前些日子,又有一位昔日同窗再度登上新聞版面,主因在於其工作表現與人格操守引發些許爭議,在某些論壇中也引發部分人士對於「新聞專業」、「新聞商業化」與「媒體從業人員表現」的相關討論。
馬總統與夫人出訪一趟中南美洲,試問多少民眾知道元首出訪友邦的目的為何?代表了哪些重大意義?媒體鮮少探究這些重要的議題,更遑論深入的剖析,最後,在台灣的閱聽人,只看到第一夫人打了鼓穿了花衣服。如此而已。
甚為可悲。然而,這是誰的問題?
有新聞從業人員發表立場,述說「大眾就是愛看這樣的新聞」亦或「此為編輯室決定,小記者無能為力」云云。確實不可否認,編輯室主宰多數新聞的登刊、呈現方式、版面大小,許多精闢且專業的報導可能不一定能獲得應有的尊重與版面。但先捫心自問,真的有這麼多專業的新聞可供編輯室篩選嗎?我們的記者又有多少人有充足的素養去探究精闢的議題,洞察深入的意義?除了少數平面媒體的資深記者們,我想這答案會是令人感嘆的。
一位記者是如何養成的?除了專業新聞教育給予的基本涵養,影響記者養成最深刻的,莫非新聞環境實際的習慣與操作。電視新聞的習慣是什麼呢?目前的電視新聞早不講究平衡報導或是挖掘真相了,早班記者一上班就忙著翻閱最新出爐的日報找新聞,報紙一圈一勾,新聞素材都有了!認真的記者還會找到當事人或其他消息來源,懶惰的或人緣不好的,就翻拍報紙畫面再重複稿子了事。不然,PTT也是不錯的消息來源,數不盡的網路素材任君選擇。更有甚者,各個政府與企業單位,永不停止的新聞供稿,記者不出門就有改寫不完的稿件呢!
長久下來,記者及主播成為不太思考的改稿與讀稿機器。而閱聽人就一直被這樣沒營養的資訊餵養著,還被說是「閱聽人自己愛看的」?!
新聞台急速擴張與收視率調查是罪魁禍首之一。24小時不收播的新聞台,強迫記者得快速產製更多新聞,匆忙的時間壓力下,記者們就只好作最簡單最不花時間的報導。收視率的調查,則讓新聞長官們盡其所能地想出各種能拉抬收視率的辦法,而最簡單便宜的方式,就是找個美女來播新聞吧。一位侯主播的成功,帶動起一股長髮氣質美女主播的風潮,新聞娛樂化莫過於此。但是這些美女主播似乎也扛不下收視率的壓力。只可惜一位潘主播也在這股風潮下離開知名大報被挖角到大電視台,其結果卻在那環境中讓自己成為新聞主角下離開…..。
過去,新聞學的課堂上,我們總是被諄諄告誡執筆時該有的嚴謹,因為記者是在書寫「歷史」,每一篇新聞都將完整地紀錄過去發生的種種,即便是寫錯了一個字,你的錯誤就是永遠地被紀錄了。錯字都不可原諒了,何況是失真或是不專業的內容。
課堂上教導我們新聞有分「硬性新聞」以及「軟性新聞」,而新聞性不外乎就是「重要性」、「顯著性」、「影響性」、「接近性」、「時效性」、「趣味性」等。照理說,政治、文教、國防等政策議題多屬於硬性新聞,媒體應該著重於其對國家百姓的重要性與影響性,但是,詭異地,台灣的媒體們漸漸只會以「趣味性」的角度來處理新聞內容(偏偏通常我還覺得不夠趣味),所以閱聽眾們最後只看到總統與夫人的鶼鰈情深、荷葉邊與碎花裙…。
新聞淪為如此,是閱聽人該檢討,還是新聞從業人員該反省呢?!
留言列表